意大利启亚CEIA中国区域总代理
Commitment to enhance customer brand image,customer business goals!
新技术新安检设备的使用
2014-02-26 16:00: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36
为适应新的发展,对于新技术新安检设备的使用,应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充分论证,总结经验,制定细则,逐步推广,避免盲目投资。在机场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国外许多机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经验,结合工作性质和不同时间段的业务安排,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上,通过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精简人员编制,控制建设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对于业务量较小的机场尤其应当重视提高人员使用效率。最重要的是,扩大航空服务,提高覆盖水平,调整结构,转变方式,采用低成本方式向航空运输服务的低端延伸。特别是要大力推进通勤航空的发展,真正做到飞机小型化,机场简易化,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根据我国国情,初步定义通勤航空为使用 60 座以下的小型运输飞机和通用航空载客飞机开展的短途航空旅客运输业务。这一领域已显示出旺盛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在这一新的发展领域,不仅需要解决好适用飞机短缺的问题,还需要加强对通勤航空企业的培育,包括政府出资共同组建航空公司,对通勤航空和通勤机场的运营亏损予以适当补贴。 总之,抛开建成之后的盈亏问题,我国机场数量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毋庸置疑,我们需要建设,但并不能为了追求机场经济引擎的效果,趋之若鹜盲目建设。这势必会造成“不合适”的机场自建成之日就成为了地方财政以及民政的沉重负担。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三思而后行,在反思机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合理性及可能性的前提下,从源头上分析明确需要建设什么样规模的机场。另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需要建成之后的机场能够高效盈利的运转,但也并不是说为了盈利就在所有类型的机场身上加诸过多经济效益的臆想,毕竟在整个机场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机场所承载的使命确有不同。简单地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通过机场体系层面的探讨,让规划或建设中的不同机场“对号入座”“各司其职”而已。 |
上一篇:
金融危机环境下安检安防行业
下一篇:
慕尼黑机场发展我们学到什么